关于“正山小种”红茶的九个基本知识!

关于“正山小种”红茶的九个基本知识!

61阅读 2019-03-19 07:48 文化

正山小种产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村,产地海拔在800~1500公尺之间,地处国家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之中心,四周为原始森林可以覆盖,终年云雾环绕,后为区别于其它邻县仿制小种茶,故名“正山小种”。



桐木关,终年云雾,特别春茶季节日照少,故鲜叶萎凋大部份依靠加温萎凋,当地松树众多,日常燃料都用松柴,因此鲜叶在萎凋时已吸足松脂味,在烘干过程又是将发酵叶用水筛放在吊架上,下用松柴燃烧烘烛,使其进一步吸收松脂味,这都在初制过程完成。而烟小种或假小种则是以低级工夫茶之精茶加烟而成,这是与正山小种之根本区别。



一、正山小种的起源

据资料记载,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中国“正山小种”红茶作为嫁妆,带入英国皇宫,据传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,就是要先泡一杯“正山小种”红茶,为此“正山小种”红茶成为贵重的珍品。


随后,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,将茶引入上流社会,为此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当时的奢侈品,后逐渐演化成“下午茶”。正山小种红茶曾一度名闻欧洲,曾是英国女皇及皇室家族专用饮品。它诱发了盛行欧洲的“午后茶、下午茶”。


时下人们对“正山小种”红茶并无太多了解,甚至不了解它,此茶它属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产品,由于它在欧洲国家拥有几百年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底韵,为此在欧洲一些国家人们不知道“大红袍”、“铁观音”但却知道“正山小种”。



二、正山小种的品质特征

正山小种条索肥壮,紧结园直,色泽乌光油润,泡水后汤色橙红,香气高长带松烟香,茶汤浓醇无苦涩味,叶底厚实带古铜色,香气具有浓郁的松脂味,茶汤则有强烈的桂圆汤味,若加糖则更理想,这是其主要的品质特征。因此适合欧洲国家加糖习俗,颇受英国、德国及北欧国家的爱好。



三、正山和外山的区别

正山小种原产地就在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一带。据《中国茶经》介绍,正山小种之“正山”,乃表明是真正的“高山地区所产”之意,原凡是武夷山中所产的茶,均称作正山。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它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(人工工夫烟小种),因此桂圆味的正山小种在市场独树一帜,故正山小种又称“星村小种或桐木小种”以区别武夷山以外所产之小种。


外山小种指政和、坦洋、北岭、屏南、古田、沙县及江西铅山等地所产的仿照正山品种的小种红茶,质地较差,统称“外山小种”或“人工小种”。



四、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

分为采摘—萎凋—揉捻—发酵—过红锅(炒)—复揉—熏焙—筛拣的过程。


五、好的正山小种有何特征

从条形上看,特级正山小种红茶,条形较小,且干闻时香味更浓,耐泡程度也更好,一级正山小种红茶条形要大些,二级正山小种红茶就没有一级那么成条,偶有茶片,香味也是随着等级的下降也随之减小,耐泡程度也是这样。特等正山小种红茶的采摘最早,在采摘标准上与前面等级有所不同,经加工后进行毛茶的评级筛选,选用最嫩青叶,制作而成的,再进行最传统的工序进行再加工后,使其保持最原始的方式存留下来,较好的保持了他的原滋原味。



好的正山主要从外形,汤色,香气,滋味,叶底这几个方面来看,其分值以香气和滋味占的比例最大,在其表现中,汤色以红明清澈为最佳,香气好的正山小种应该具备浓厚的桂圆味,越强则越佳,滋味以醇厚带甜者为佳,其次为醇厚,醇正,平和;叶底,深红嫩匀最佳,其次下来为暗红,尚软,粗大。说得俗点就是,越好的正山小种,它给你的感觉好,桂圆味(松烟味)高,滋味上,越好的正山小种味道越醇厚。


六、正山小种的采摘时间

采摘时间较迟,一般在5月上、中旬开采。


七、正山小种的功效

正山小种是一种天然的绿色饮品,功效有:提神消疲,生津清热,利尿,消炎杀菌,解毒,抗氧化、延缓衰老,养胃护胃,抗癌等,它含有机化合物450多种,无机矿物质15种以上。有效地促进了人体的健康,其保健优势深入人心。而作为一种解渴饮料的同时,又传播了茶文化,显示了品茶的高雅和修养。



八、不适于用紫砂冲泡

泡正山小种红茶,需要用密度比较小的容器冲泡,这样能较好的保持它的香味和口感,因为紫砂壶吸热较强,散热也快,而且茶叶冲泡时处于闷罐状态,为此在茶叶冲泡时尤其是全发醇茶易出现酸味,所以泡红茶是用玻璃杯和瓷杯最好,因为其口大,属开放型,而且杯壁保温性好,散热均匀,红茶较容易出滋味,为此常用于冲泡红茶。茶冷后会有独特的甜味而且无苦涩。



九、正山小种可以陈放吗

正山小种红茶保管很简单,只要常规常温密封保存既可。因为其是全发酵茶,一般存放一,两年后松烟味进一步转换为干果香,滋味变得更加醇厚而甘甜。茶叶越陈越好,并具有一定的增值的效果。陈年(三年)以上的正山小种味道特别的醇厚,回甘。香气浓烈。



上一页:回顾:2018品鉴级【勐巴拉·竹雨】竹筒生茶

下一页:“蒙顶甘露杯”首届全国大学生斗茶大赛圆满举办

相关阅读

茶友网
滇ICP备19006320号-4
滇ICP备19006320号-4